每逢黨選,無論領袖們多努力粉飾太平,派系鬥爭都會浮上檯面。
黨選來臨,人們總會聽說某某隸屬某陣營、這基層是某領袖的人、那領袖又是某領導的追隨者,還有某領袖是投機派。群雄逐鹿的黨選,往往由多個分流集成兩大派來決鬥,如開明派挑戰保守派、改革派硬碰保王黨,或某派弟子對壘另一大派,促成代理人之戰等。
就馬華黨選而言,備受矚目的便有蔡派、廖派、黃派、魏派與翁派,另外還有不少依附著他們的流派,從中央、州、區會至支會,不論大小都有派。
面對競爭,各級領袖都會採取排除法,從而選出可以聯合互補的合作對象,爭取最大的政治利益。多年下來,縱然流派很多,然而可擔大任的領袖似乎越來越少。蔡派被譏在蔡細歷之后無大將,廖派也遭嘲笑廖化作先鋒。原因無他,皆因派系堂主率先採取排他法,然后才用排除法。
當人們以派系為先,就會對其他派系人馬產生先入為主的歧見。懷疑那人的合作誠意,擔心被過橋抽板,又怕對方表面合作轉頭插刀。顧慮一大堆,還沒好好商談,心裡早已“叮”對方出局。雙方若各懷議程,縱然合作也不會長久,只不過視為延續政治生命的權宜之計。
2008年馬華黨選,代表選擇了翁蔡配,無奈領袖排他思想嚴重,未有顧全大局,搞得雙方無法配合,致使馬華陷入黨爭。328重選后的隊伍,排他症也在大選后現形,令人驚覺馬華推動改革,卻無法革新的原因。
先推動思維興革
以排他法過濾非我族類后,再來排除法,從剩余的相近派系中選拔有能之士,能夠重用的人自然不多,甚至素質參差。
政治鬥爭若要長久,就必須打破排他與排除法則,經民主程序選出的團隊,大家就該攜手合作,群策群力為政黨和族群權益鬥爭,為民謀福祉。
合縱連橫史上,由秦國連橫策略成為贏家,原因是合縱國家各懷猜忌鬼胎,才會失敗。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,與其行政改革,政黨倒不如先推動思維興革。
http://www.chinapress.com.my/node/451771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